拯救服装业态:线上抓数字化渠道 线下抓场景化体验
今年上半年,波司登、利郎、百丽、佐丹奴等品牌服装企业纷纷关闭门店,面临“洗牌”之忧。服装品牌关店潮,纺织企业倒闭潮,电商的强势,外加市场饱和和成本上涨等因素,让传统服装行业充满负面字眼。
10月23日,借第16届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之际,赢商网联合丝博会主办方,开展《重走丝绸之路 服装业态在商业地产中的角色变化》的主题沙龙讨论。在服装品牌关店潮,商场压缩服装业态的行业大背景之下,探索服装业态的出路。
关店潮 是电商“鞭笞”下的行业转型之道
正如一位嘉宾提及,媒体在解读关店潮背后,大多只将其呈堂为行业衰减的证明。其实,从行业的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企业在积极转型的战略,包括模式和渠道的变革。比如关闭低效和经营不善的零售店面;拓宽和优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关店潮优化产品组合等。这些调整过后,也许是更加符合行业大势。
曾有一位业内人士向媒体举例,“10年前种的树,到现在肯定会有的果子不好吃,有的果子好吃。所以无法改良的果树就得砍掉,跟门店一样。现在关掉的门店很多都是2004-2008年间零售业繁荣时期跑马圈地时开的。而现在那样的时代已经结束,关掉亏损店铺不可避免。”
跨界拥抱 线上抓渠道
更多嘉宾认为,服装行业的关店潮更多是经营落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成为了更多行业人士的共识。
互联网冲击下,传统服装行业经电商一番抽丝般的“鞭笞”过后,也搭乘互联网之风,开始了产业链“变局”和瘦身,从“以生产为中心”向“顾客为中心”转变,开启了私人订制模式,逐步走向工业4.0时代。私人订制模式给行业的两大启示是:体验感和线上化。于是,“线下抓体验,线上抓渠道”成为服装业态在商业地产中的新思路。例如目前的雅戈尔正在尝试微定制,未来将向智能服饰迈进。
而在互联网思维下,“拥抱”成为了主题曲,包括实体之间的跨界,以及线上线下之间的融合。
汉帛国际蔡佩桦提及,“合伙人制”应该成为服装行业新常态下的新模式,而这种合伙人制不仅上游商家之间的合作,也更应该出现在服装品牌与购物中心之间的合作模式中。
在线上线下的融合方面,布局全渠道线上线下模式成为更多拥抱互联网企业的选择。目的是为适应消费者“随时随地实时消费”的懒人需求模式。同时,实现商业信息管理的数据化和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更加清晰画像消费者需求。
在线上线下的渠道打通方面,银泰、王府井等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杭州银泰城孙宁亚认为,电商对线下实体不应该是“冲击”,而是融合在泛渠道中的新模式尝试,线上线下有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在成为阿里巴巴的陆军部队后,目前,银泰已经形成银泰网、天猫精品店、天猫O2O店、手机淘宝的爱逛街和O2O分会场、MINI银、门店微信公众账号端、晓店、银泰宝等九大泛渠道。
转型姿态 线下抓体验
正如各位嘉宾所提及的,在消费者极易叛变的的当下,如今的服装品牌,要更加清楚和标榜自己为哪些人服务。而商场中的实体店不再是单纯试衣间功能,原先不被认可的服装集合店模式也早已成为常态。而在体验店大行其道的当下,店铺设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将图书、将咖啡、将服饰、配件、包包mix在同一空间内,体现品牌特色不失格调,成为更多品牌服装的选择,例如Sonia Rykiel的一家图书馆酒吧旗舰店,就把酒吧、图书、服装恰到好处的放在了一起。
蔡佩桦认为,合伙人模式还应该出现在服装品牌与购物中心之间的合作模式中。购物中心不再仅仅给服装品牌提供一方场地,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应该是商家、商场、消费者之间一起玩,一起互动的形式。同时,购物中心也应该具备“大营销”的功能,将服装业态融入消费者购物生活中去,成为一场消费者“情绪的宣泄”。
总体而言,随着更多企业的转型,服装行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度将会得到提高,未来一段时间,“冰与火之歌”更多上演,洗牌将会继续,个性化情景店也将更多出现在商场,实体店铺也将运用新科技增加顾客的体验感,例如Burberry在上海的亚太地区最大旗舰店,可通过RFID芯片触发动画展示程序,根据天气和自然光发生变化。笔者脑洞大开了一下,未来商场中是否会出现根据消费者情绪变化的变化的服装体验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