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能否“风靡”服装定制市场?
2015年至今,三维人体扫描被看做是传统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救命稻草”,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则把它作为快速吸引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一把利器。
然而,在身材大数据库未达到足够的量级,量体精准度又尚不成熟的当下,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背后依然是高成本的返修率以及退货率,一些企业甚至在首次智能量体不成功的情况下,安排量体师上门服务,反而造成了双重成本。那么,在目前的市场行情及技术条件下,三维人体扫描技术是否有必要大规模投入市场使用?
三维人体扫描技术“风靡”服装定制市场
从去年开始,众多上线的服装定制项目及服装企业又开始宣布研发3D智能技术,或者与先进技术合作。3D肖像建模、图像识别、3D虚拟试穿,取代线下量体的程序,全部由线上完成操作。这似乎被标榜为传统服装企业转型的标记,成为了互联网服装定制项目刺激市场的新利器。
不过,3D人体扫描技术并非2015年的新事物,也非互联网服装定制项目首创。早在2012年,一些服装销售门店已开始试水用3D智能量体定制技术吸客。几年前,温州一家老牌服装企业看到了市场的风云突变,以及行业转型的迫切性,希望借力3D智能技术转型,不过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
几秒量体,几天成衣,相较于传统的服装定制体验,这样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体验的确很诱人。而智能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市场趋势来看,3D在被4D淘汰,被火得一塌糊涂的VR淘汰。
海量数据是痛点高返修率及退货率是隐患
然而,智能量体定制技术的热潮下,仍需要冷思考。相较于技术的迭代,更重要的是海量大数据库。
正如一位传统服装企业的发声,智能化平台最核心的就是依托海量数据。智能化背后,不仅考验企业对大数据的掌控能力,也需要大成本的技术投入,而这里的成本动则上千万。
为此,笔者也加入了某互联网定制项目的3D智能量体公测群。体验过后,笔者发现智能量体+建模结果与笔者本身的身材数据仍存在较大的出入。最终,笔者放弃了基于3D量体数据之下的衬衫定制需求。可见,在消费者猎奇心理的尝试之下,3D智能量体背后依然是高成本的返修率以及退货率
笔者走访了一批互联网服装定制项目,当中,领域内增长最快的衣邦人项目CEO方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衣邦人从运营之初,已经在构想智能量体的模式,并投入成本进行技术研发。在进行了一轮市场的摸底之后,我们发现,3D智能技术已经成熟,但是海量的身材数据库成为了痛点。中国人的身材标准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当前的行业数据库仍远远无法满足。服装定制强调一人一版,衣邦人希望通过上门量体的模式,真正获取一人一套身材数据。在反复数据、技术验证之后,真正实现完全线上数据精确获取,而不是如今一些项目对客户高时间成本的试错验证。
用户体验之上3D智能量体在当下是否必要?
“如今这项技能就像是定制的标配,如果没有秀一秀这项技能,都不好意思混互联网+服装定制领域。”一位服装定制电商企业的负责人一句调侃,恰恰揭露了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跟风者的内心戏:跟上潮流的担忧,大过于对市场是否真正需要的考虑。
另一位行业人士的观点似乎更为公允。在他看来,互联网经济最终拼的还是用户互动体验。而如何做体验?传统的服装定制模式低效、昂贵、体验度低,只能满足小众消费群体。互联网定制项目上线之后,反向升级整个行业服务水平。未来,服装定制或将走向全互联网化信息时代。而在这个过渡时期,线下上门量体+工业4.0工厂的无门店形式或许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模式。
另一方面,他认为,大家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互联网+思维之下,大家都在往线上挤,似乎将所有流程都搬到线上,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模式。然而,当服装定制完全线上流程化、程序化之后,这当中体验的乐趣是否已经变了味?
总结而言,智能量体技术只是服装定制体验的增值部分,而不应该成为企业标榜的核心竞争力,做好体验经济才能真正推动行业的品质革命。何况,在大数据库、返修率、退货率的硬性标准,以及用户体验的软性竞争力之下,3D智能量体真的“智能”了吗?如今看来还有待市场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