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制作也要讲“颜值”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制作微课不仅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要让微课生动好看、富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内容要“减肥”。微课的时长一般限定在5到10分钟,短小精悍的内容不允许教师设计过多的教学环节,无论是导入、讲解、练习还是检测,教师都要精挑细选,语言要精炼,活动要精彩。挑选相关的视频资料要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避免因为海量信息的过度、过量介入而削弱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问题。


为了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微课制作中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手段,减少教学环节,控制活动的数量,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对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能够发现的知识,就放手让学生启动自己的思维,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让课堂删繁就简,增强教学环节的适切性。


比如,在教授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如果开始就提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抽象。但教师只要给学生播放一个方形车轮的动画视频,学生在捧腹大笑中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会心领神会,坐车人前仰后合的滑稽形象也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一段小视频就可以轻松解决一个大问题,这时候教师过多的讲解和说明就显得拖沓。


给微课教学“减肥”,其实就是教师从浩瀚无边的资源中发现“金子”,从而提供给学生最有价值的“营养”。


呈现过程要有节奏感。如果微课没有节奏感和层次感,整节微课下来,没有一点的“波折”,学生的思维也不会随之律动,这样的微课就显得枯燥乏味。


比如在教授分数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提供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情境。首先,呈现水果店繁忙的进货场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数学问题:“水果店购进96千克苹果,购进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二分之一,请问水果店买来的梨有多少千克?”学生列式的过程中,其“元认知”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去探讨“水果店购进的梨的重量是桔子的三分之一,试问水果店购进的桔子是多少千克?”这个新的情景题对学生的思维更有挑战性,学生面临新的问题,其思维会荡起新的波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新的情境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对问题进行细致梳理、剖析、总结和归纳。最后教师在检测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环节时,可以回归到生活中,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本节课知识的类似情境,让学生自行解决类似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留一些想象与思考空间。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一些教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习惯于“一言堂”。由于学生年纪较小,注意力容易转移,不能始终如一地对学习内容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根据小学生表现欲望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尽量精炼自己的语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多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多给学生“留白”,多留一些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探究。


比如在聚焦“一一间隔”问题时,对于这类知识教师可以先呈现情境图:“木匠师傅把一根木棒锯成两截需要2分钟,锯成3截需要几分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撕一张纸体验一下,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等待、及时点拨和鼓励学生,然后再揭示解题规律,这样一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对新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和清晰。

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